如何看待农产品中的重金属? 信息来源:武陵山片区三品一标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 更新时间:2024/10/31 15:39:46 重金属一般指相对密度在5 以上的金属。重金属包括金、银、铜、汞、镉、铬等约45 种元素,由于化学性状相似,砷元素也通常被归于重金属一类。重金属物质并非都具有毒性,如锰、铜、锌等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只有在过量食用后才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国际上公认影响比较大、毒性较高的重金属有5 种,即汞、镉、铅、铬、砷。这些有毒重金属类物质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或者分解,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因,主要是种植环境的污染。个别地区工矿企业环保措施不到位,长期大量排污,使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在这种土壤上种植的农产品,就有出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可能。
认识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土壤重金属超标,但农作物并不超标。原因是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比较稳定,难以降解且迁移能力也较差。不同的重金属向农作物的迁移规律是不尽相同的。同时重金属向作物的迁移活性也受到土壤性质的影响,如在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就会增强,作物转化率也会提高。因此,南方的土壤相对于北方,引起产品污染的概率会高一些。
另外,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也相差很大,如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能力就明显强于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之间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也不尽相同,同样是水稻,南方的长粒籼米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圆粒粳米。
因此,并不是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越高,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越高,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