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嘉庆十一年(1806)2月,本县坳上乡木洞村农民周道宏在本村上冲界用品质优良的野生杨梅枝条作接穗,劈接在当地的野生杨梅幼树上,育成个大色鲜、肉厚多汁、酸甜适度、风味独特的木洞杨梅。光绪三十四年(1908)《靖州乡土志》称木洞杨梅为:“结实大如酒杯,红深转乌色,五月熟,味甚佳,多甘而不酸”。年产1000石。并刊载七绝诗篇赞曰:“木洞杨梅尤擅名,申园梨栗亦争鸣。百钱且得论摊买,恨不移根植上京”。新中国成立后,县农业部门组织专职技术人员对木洞杨梅进行考察和繁殖、栽培、加工等综合性试验研究,改变了“木洞杨梅只产木洞”的状况,促其大发展。产地扩大到全县,由50年代(1958年)410亩总产8.8万公斤到80年代(1988年)3100亩总产30万公斤。70年代还用飞机运送北京,80年代起将部分鲜果加工成杨梅蜜饯、杨梅酒、杨梅罐头,1988年上述产品参加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分别获银牌奖、铜牌奖和名优特新奖。随着杨梅在我县的广泛栽培,逐渐改名为靖州杨梅。 |
|
|
靖州地处雪峰山褶皱地带南端和云贵高原斜坡地带的丘陵山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素有“绿色林海”“茯苓之乡”“杨梅之乡”等美称。区域内山地面积多达18.5万公顷,其中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小于30度的有4.42万公顷,占山地面积的23.9%,土质以紫色页岩和板页岩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占85%,以黄红壤、黄壤为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钾元素,PH值大部分在5-5.6之间,为靖州杨梅生长的独特土壤条件。靖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1-16.9℃,一年中元月份最冷平均气温5.1℃,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2℃,年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积温4500-5200℃,无霜期278-291天,年均日照时数1336.9小时,全年无霜期278-291天。因此,靖州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温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适宜杨梅的栽培。 |
|
|
“靖州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靖州县坳上、甘棠、大堡子、三秋、艮山口、飞山、铺口、藕团、平茶、新厂、横江桥、江东、寨牙、文溪、渠阳等16个乡镇(管委会)的52个村,东抵绥宁,西邻贵州锦屏,北抵会同县,南与通道县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4′14″至109°56′36″,北纬26°15′25″至26°47′35″。总面积2800公顷,年产量8600吨。 |
|
|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较大,平均单产重11.6克,最大单果可达30克,果实肉质多,果核小,果实球形,果顶有放射状沟,直达果实中部,肉柱园钝,有油浸似光泽,其色由红转乌,味甜酸可口。
2、内在品质指标:色艳、肉厚多汁、品质优秀,含可溶性固形物10%-14%,总酸度0.9%-1.5%,蔗糖≥8.3%,维生素C≥25mg/Kg。不仅营养丰富,还有提神开胃功能。
3、质量安全规定:靖州杨梅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规定执行,具体标准如下: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符合《无公害食品 柑果类果品》(NY5014-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
|
|
靖州杨梅属亚热带、温带的耐寒性常绿果树,其栽培种植选择海拔600米以下,坡度小于30°,腐殖质层厚的酸性壤土,红黄壤土。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靖州杨梅技术规程》和NY5013-2006标准的要求。靖州杨梅主要栽培品种是本县培育的木洞光叶杨梅和木洞大叶杨梅。选择好实生苗和嫁接苗,定植在挖好的穴、壕内填入适量肥土(每穴施厩肥25Kg或饼肥3Kg与焦泥灰10-15Kg,再加过磷酸钙0.5KG,于种植时和土拌匀施入),定植时避免根系与肥料接触(特别是过磷酸钙),疏除苗木叶片(留叶柄,以减少树体内的水分蒸发),接触嫁接部位的塑料薄膜,修剪伤根,理顺根系,分次填入表土,适度浅栽,环苗木四周培一小土堆,定好主干,选留好分枝。实生苗栽种成活后,第二年春季进行嫁接。种植规格为株行距5米×6米或6米×6米,穴深0.8米,长、宽各1米。为提高靖州杨梅的授粉率,杨梅林地要按200:1或100:1配置雌雄株。病虫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除草主要是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靖州杨梅在6月中旬成熟,销售鲜果的,要建立详细的投入品使用记录、田间管理记录;加工销售的除上述记录外,还要详细的加工记录、出入库记录、销售记录等。 |
|
|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靖州杨梅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杨梅专业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靖州杨梅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