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柑桔基地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排灌便利,水源充足,沟渠及排灌配套;果园附近5 km内没有大型工矿企业、垃圾处理场等可能的污染源,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5%;空气、灌溉水、土壤环境符合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品种“渝开锦橙系列”--开县春橙、开陈72-1、开盛76-8、北碚447锦橙等。适宜砧木有:枳、枳橙、红桔等。
3、生产过程管理:
3.1、育苗、苗木出圃、种植密度、定植 ①育苗方式:按照重庆市柑桔产业化工程要求进行苗木的繁育。 ②苗木出圃标准:嫁接部位离营养土表面≥15cm;嫁接口上方2cm处直径≥0.8cm,且主干直立和光洁;苗高≥60cm,枝叶健全,叶色浓绿;根茎和主根不扭曲,主根长20cm左右,须根发达;无检疫性病虫害。 ③种植密度:5米×3.5米(新建果园)。 ④苗木定植:3—10月为无病毒柑桔容器苗的适宜栽植时间。栽植前轻拍育苗桶四周,使苗木带土与育苗桶分离。一只手抓住苗主干的基部,另一只手抓住育苗桶,将柑桔苗轻轻拉出,尽可能少的散落培养土。栽植时必须抹去表层和底部1/4培养土至有根露出为止,剪掉根弯曲部分,舒展根系,再放入定植穴中部,边培土边向上轻提,使根系充分与定植土壤结合,并扶正、踏紧,使根颈部应稍高于地面,在柑桔苗基部形成直径50cm左右树盘,灌足定根水。夏季栽植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栽后可在树苗周围用草覆盖,并在旁边插一竹竿或木棍,用绳缚好苗木,保持主干直立,防止倒伏。定期浇水保湿,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雨后及时排水,以防烂根。
3.2、土肥水管理 ①土壤管理 A、深翻扩穴,熟化土壤:深翻扩穴一般在秋梢停长后或次年2-3月进行,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0.4m-0.5m。回填时混以绿肥、秸杆或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厩肥、饼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表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 B、间作或生草:提倡柑桔园实行生草制,种植的间作物或草类应是与锦橙无共生性病虫、浅根、矮杆,以豆科植物和禾本科牧草为宜,适时刈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盖于树盘或用作饲料。 C、覆盖与培土:高温或干旱季节,提倡树盘内用秸杆等覆盖,厚度10cm-15cm,覆盖物应与根茎保持10cm左右的距离。培土在冬季中耕松土后进行。可培入无污染或经无害化处理的塘泥、河泥、沙土或桔园附近的肥沃土壤,厚度8cm-10cm。 D、中耕:若需中耕,可在夏、秋季和采果后进行,每年中耕1次-2次,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8cm-15cm,坡地宜深些,平地宜浅些。雨季不宜中耕。 ②施肥 A、施肥原则:按NY/T496-2002规定执行。应充分满足锦橙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提倡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提倡叶片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所施用的肥料应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限制使用含氯化肥。 B、肥料种类:包括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化肥和叶面肥料。 C、土壤施肥:可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等方法。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沟(穴),深度20cm~40cm。东西、南北对称轮换位置施肥。有微喷和滴灌设施的锦橙园,可进行灌溉施肥。叶面施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选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叶面施肥。春梢抽发期、花期以喷施硼、锌、锰肥为主,其它时期以缺补缺。高温干旱期应按使用浓度范围的下限施用,果实采收前20天内停止叶面追肥。 D、幼树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少量多次。春、夏、秋梢抽发期施肥4次-6次,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增加根外追肥。1年-3年生的幼树单株年施纯氮100g-400g,氮、磷、钾比例以1:0.25-0.3:0.5为宜。施肥量应由少到多逐年增加。 E、结果树施肥:施肥量,以产果100kg施纯氮0.6kg-0.8kg,氮、磷、钾比例以1:0.5-0.7:0.8-1.1为宜。 F、施肥时间及技术:采果后施足量的有机肥(基肥),氮施用量占全年的20%-40%,磷施用量占全年的20%-25%,钾施用量占全年的30%;花前(萌芽)肥以氮、磷为主,氮施用量占全年的20%;磷施用量占全年的40%-45%,钾施用量占全年的20%;稳(壮)果肥以氮、钾为主,配合施用磷肥,氮施用量占全年的40%-60%,磷施用量占全年的35%,钾施用量占全年的50%。 ③水分管理 A、灌溉:要求灌溉水无污染,水质应符合NY5016规定。锦橙树在春梢萌动及开花期(3月-5月)和果实膨大期(7月-10月)对水分敏感。此期若发生干旱要及时灌溉。灌水指标为:锦橙生长期紫色粘壤土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为20%-25%,低于20%,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75%以下,为灌水土壤水分指标;叶片开始萎蔫的叶水势为-7×105pa水分饱和亏达6%,为灌水植株的生理指标。 B、排水:及时清淤,疏通排灌系统。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通过沟渠及时排水。
3.3、整形修剪 ①整形原则:整形要主枝少,枝组侧枝多,形成紧凑、牢固的树冠骨架;修剪依花量、果量、树势及树龄决定剪的轻重,需结果量多轻剪,需生长量大重剪。上重下轻。外重内轻,疏删短截配合;幼树结合整形摘心和抹芽放梢。 ②适宜树形:适宜树形有自然园头形、变则主干形。自然园头形干高40㎝-50㎝,主枝3-4个,主枝分枝角50°主枝上选取留付主枝2-3个,付主枝分枝角60°-70°,再配置侧枝。变则主干形主干高30cm-40cm,主枝5-6个,分枝角为45°,枝间距25cm;主枝上留付主枝1-2个,付主枝分枝角为75°。 ③幼树期修剪:以轻剪为主。选定类中央干延长枝和各主枝、副主枝延长枝后对其进行中度至重度短截,并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调节各主枝之间生长势的平衡。轻剪其余枝梢,避免过多的疏剪和重短截。除对过密枝群作适当疏删外,内膛枝和树冠中下部较弱的枝梢一般均应保留。 ④初结果期修剪:继续选择和短截处理各级骨干枝延长枝,抹除夏梢,促发健壮秋梢。对过长的营养枝留8片-10片叶及时摘心,回缩或短截结果后枝组。抽生较多夏、秋梢营养枝时,可采用三三制处理:即短截三分之一长势较强的,疏去三分之一衰弱的,保留三分之一长势中庸的。秋季对旺长树采用还割、断根、控水等促花措施。 ⑤盛果期修剪:及时回缩结果枝组、落花落果枝组和衰退枝组。剪除枯枝、病虫枝。对较拥挤的骨干枝适当疏剪开出“天窗”,将光线引入树冠内膛。对当年抽生的夏、秋营养枝,通过短截其中部分枝梢或三三制处理调节翌年产量,防止大小年结果。花量较大时适量疏花或疏果。对无叶枝组,在重疏删基础上对大部分或全部枝梢短截处理。
3.4、花果管理 ①抑花:冬季修剪以短截、回缩为主;进行花前复剪,强枝适当多留花,弱枝少留或不留,有叶单花多留,无叶花少留或不留;抹除畸形花、病虫花等。 ②促花:在秋季采用环割、断根、拉枝、控水或施用促花剂等措施促进幼、旺树花芽分化。 ③保花保果:适当抹除春梢营养枝,谢花期和幼果期喷用保花保果剂、硼肥等。提倡人工疏果:第一次疏果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只疏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密弱果;第二次疏果在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根据叶果比进行疏果。锦橙适宜的叶果比为50—60:1。弱树叶果比适当加大。
3.5、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①使用原则:允许有限度使用能改善树体生长状况、提高果实产量、改善品质,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②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种类有苄基腺嘌呤、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类、乙烯利、矮壮素等。 ③技术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时期使用,每年可使用一次,安全间隔期在20天以上。 ④禁止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比久、萘乙酸等。
3.6、病虫害防治 ①防治原则: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②植物检疫:禁止检疫性病虫害从疫区传人保护区,保护区不得从疫区调运苗木、接穗、果实和种子,一经发现立即销毁。 ③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砧木,园内间作和生草栽培,实施翻土、修剪、清洁果园、排水、控梢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源,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提高采果质量,减少果实伤口,降低果实腐烂率。 ④物理机械防治:可用灯光引诱或驱避吸果夜蛾、金龟子、卷叶蛾等;大实蝇、拟小黄卷叶蛾等害虫对糖、酒、醋液有趋性,可利用其特性,在糖、酒、醋液中加入农药诱杀;可用黄板诱杀蚜虫;人工捕捉天牛、蚱蝉、金龟子等害虫;在吸果夜蛾发生严重的地区人工种植中间寄主,引诱成虫产卵,再用药剂杀灭幼虫。 ⑤生物防治:人工引移、繁殖释放天敌:建议用尼氏钝绥螨防治螨类;用日本方头甲和湖北红点唇瓢虫等来防治矢尖蚧;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卷叶蛾等。应用生物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提倡使用苏云金杆菌、苦?烟水剂等生物农药和王铜、氢氧化铜、矿物油乳剂等矿物源农药。利用性诱剂:在田间放置性引诱剂和少量农药,诱杀柑桔小实蝇雄虫,减少与雌虫交配机会。 ⑥化学防治:不得使用的高毒、高残毒农药,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对主要虫害防治,建议在适宜时期施药。病害防治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时期,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4、产品收获及采后处理:果实采收:鲜销果在果实正常成熟、表现出本品种固有的品质特征(色泽、香味、风味和口感等)时采收。贮藏果比鲜销果宜早7天—10天采收。用圆头果剪采果,要求一果两剪,果蒂平齐。
5、生产记录要求:要求列表,全程做好以下记录:A、农药、肥料购买及使用记录;B、农事生产记录;C、产品出入库记录;D、产品销售记录。
6、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6.1外在感官特征:果形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80g,果实色泽橙红,皮薄、光滑细腻,果肉细嫩化渣,果汁丰富,甜酸适度,风味浓郁。
6.2内在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10.5%,总酸度≤1.1g/100mL,固酸比≥11.5。可食率≥70%。 6.3安全要求:开县锦橙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执行国家《无公害食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NY/T5015—2002);
|